哆啦A夢wiki
Advertisement

本土化又稱在地化,這是指《哆啦A夢》中不少事物的名稱及設定,會在某個地區/國家進行若干改動。目的是為了方便當地人理解、或是為了文化、甚至國情與政策上的順應需求。

最知名的例子是台灣韓國早期為因應政府防止作品遭封殺而進行的日本[1],而將其名稱本土化。或是美國因國情需要與觀眾認知而實行的相關變動。

目前臺灣的哆啦A夢動畫還是會進行本土化,不過人名地名等在左鈴鐺連思宇就任翻譯員後,已不會再進行更改。

食物[]

  • 銅鑼燒本土化作豆沙包(香港)、甜餡餅(廣東電視台)。
  • 美國有時會將飯菜改成西式餐食,或直接將餐具從筷子改成刀叉。

地名[]

物品[]

  • 一些《哆啦A梦》故事中出现的日元被韩国改为韩元(大山版續集噴霧器甚至在2001年MBC版把聖德太子改为₩10,000和朝鲜世宗),被印度尼西亞改为印尼盾,被美国改为美元。

台詞[]

在《哆啦A夢》漫畫翻譯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本地化台詞的情况,以中國大陸為例,如《地震鯰魚》出現的“心里有底真好使”,台湾译为“第正的頭腦訓練班”,“本地鎮上之光”。而舊版青文也出現過臺語(臺灣閩南語)的對話「向行走,啥咪攏毋驚」(源自林強的歌詞)。

夢幻機》把元旦譯為“大年三十”。因為日本的元旦類似中國的除夕。

此外,《微型實物大百科》裡面的“点心”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译为“火烧”。《接字變身膠囊》人民美术版本中大雄变成的东西基本上改为本地化台词。见如下台词:

  • 笔芯——新年卡——咖啡——飞马
  • 妈妈——蚂蚱——炸虾球——球拍——派格萨斯
  • 派格萨斯——丝瓜——瓜皮——皮球——球拍——派格萨斯

但在2019年,华视播出的《大雄是啰嗦的锅奉行》里面,本土化的谐音台词再次重现。

歌曲[]

人名[]

  • 香港最初引進作品時將角色姓名施行「漢化」變成中文姓名,方便讀者理解。
    • 譬如哆啦A夢(叮噹)、野比大雄(大雄)、源靜香(靜宜)、骨川小夫(牙擦仔)、剛田武(技安)和哆啦美(叮美/叮鈴)。
  • 台灣從舊版青文的哆啦A夢漫畫開始,到華視播出的大山版動畫前期,往往也按照香港模式將角色姓名「中文化」。
    • 大雄被譯為葉大雄;靜香譯為陳靜香;小夫譯為王小夫;胖虎譯為武技安或武胖虎;小杉譯為王聰明或王小杉;哆啦美譯為小叮鈴。
    • 一些角色的名字也有本土化,如小浦变为林小明,《真心话镜子》,老师喊的名字改成李小明、王小龙。还有《拷贝叫人机》出现王连杰。自動返還貨簽出现田先生。
    • 大山版動畫後期與新哆啦A夢則已遵照原作遺願「正名化」,理論上不會再出現這種狀況。但是,叶大雄,小叮铃还在一些剧集出现。
      • 不過2009-2010年播出的新哆啦A夢初期還是會出現葉大雄。而小珠這個譯名則繼續使用。刚田胖虎已经改为刚田武。
  • 人美版出版的哆啦A夢,把大雄兒子譯為“亮亮”;大雄孫子被譯為“小康”;另外哆啦美被譯為“咪咪”。
  • 不管是青文版大然版華視哆啦A夢、華視新哆啦A夢前期,都會把伊藤翼星野瑾等人翻譯/戲仿成臺灣藝人的名字,像是鳳飛飛、郭雪扶等等,常常造成每一季都會有不同名字的怪象,還好新哆啦A夢第八季起已經統一使用伊藤翼星野瑾
  • 拉丁美洲西班牙版大雄的恐龍義大利語版大山羨代版動畫也將角色姓名本土化,譬如把大雄譯為"Pepito"和"Guglielmo "Guglia" Guglielminetti";靜香被譯為"Andrea"和"Susy";小夫被譯為"Enrique"和"Zippo";胖虎被譯為"Cantimplora"和"Giangi";另外哆啦A夢被譯為"Robotín"。
  • 韓國曾把《哆啦A夢》譯為《咚喳夢》,並把故事改為韓國地區,也將角色姓名韓語化。

動物[]

  • 由於美國沒有狸貓,所以會將哆啦A夢誤認的動物改為「長腿的海豹」。
  • 美國迪士尼XD為因應米奇老鼠知名度防止民眾反感,所以會對哆啦A夢怕老鼠的有關畫面盡量避開或刪剪。

道具[]

  • 義大利語版本中,哆啦A夢的道具被稱為"Ciusky",基於米蘭方言驚嘆詞的虛構名詞"Ciusca!"
  • 由於美國沒有蒟蒻類食品,所以會將翻譯蒟蒻改譯為翻譯軟糖(Translation Gummy)。

事件[]

紀年体系[]

其他翻译[]

幕後[]

目前公認將本土化做的最好的左鈴鐺翻譯員曾寫過一篇文章表示他本土化哆啦A夢的心路歷程,節錄如下 : 

像在大雄的金銀島謎題每講一句話都是一個謎題,要大家猜他的謎。 然後重點來了, 幾乎全都是日語諧音梗, 於是我陷入了兩難:

(A) 忠於原文,角色說什麼就翻什麼   

優點:1.懂日文的人眼耳同步無違和 。 2.我不用另外想東想西的,直接翻就對了   。

缺點:1.不懂日文的人看了只會覺得「喔,原來這裡又是諧音」 2.配成國語版更會讓人覺得莫名其妙 。

(B) 諧音在地化,用中文諧音梗取代   

優點:1.不管懂不懂日文,至少都能體會到諧音的樂趣。

缺點:1.聽得懂日文的人會眼耳不同步,很不方便 。2.人家原作是找猜謎王古川洋平想的題目, 我區區一個翻譯隨便把人家換掉,搞不好還弄巧成拙。

然後我上PTT哆啦A夢板找有沒有這方面的討論, 結果看到電影版一堆批評翻譯在地化的文章,於是我開始思考,翻譯的目的是什麼? 最後得到的結論是: 讓觀賞者跨越語言的隔閡,獲得與原文母語觀賞者相同的感受。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只能義無反顧地選擇(B)了。 但是自己另外想梗需要時間, 幸好今年2月官方罕見地出了一本電影劇本改編的同名小說。 我才能有那麼長的時間可以慢慢研究謎題要怎麼翻譯。 (正式拿到劇本可以開始翻是5月底,時間超趕) 也很感謝哆啦A夢中文網的站長跟我一起絞盡腦汁思考, 斟酌什麼樣的中文謎題才最能體現原作的味道, 既要體現原本劇中的效果,又能讓中文使用者一看就懂。 很遺憾,要讓中文諧音梗通順的話,還要配合畫面與對話長短, 不是要換掉謎面,就是得換掉謎底。 雖然我已經盡量能保留原文就保留原文了, 但根據不負責任印象統計, 大概還是有一半左右的謎題跟原文不同。

外部鏈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