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夢wiki
Advertisement

本土化又称在地化,这是指《哆啦A梦》中不少事物的名称及设定,会在某个地区/国家进行若干改动。目的是为了方便当地人理解、或是为了文化、甚至国情与政策上的顺应需求。

最知名的例子是台湾韩国早期为因应政府防止作品遭封杀而进行的日本[1],而将其名称本土化。或是美国因国情需要与观众认知而实行的相关变动。

目前台湾的哆啦A梦动画还是会进行本土化,不过人名地名等在左铃铛连思宇就任翻译员后,已不会再进行更改。

食物[]

  • 铜锣烧本土化作豆沙包(香港)、甜馅饼(广东电视台)。
  • 美国有时会将饭菜改成西式餐食,或直接将餐具从筷子改成刀叉。

地名[]

物品[]

  • 一些《哆啦A梦》故事中出现的日元被韩国改为韩元(大山版续集喷雾器甚至在2001年MBC版把圣德太子改为₩10,000和朝鲜世宗),被印度尼西亚改为印尼盾,被美国改为美元。

台词[]

在《哆啦A梦》漫画翻译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本地化台词的情况,以中国大陆为例,如《地震鲶鱼》出现的“心里有底真好使”,台湾译为“第正的头脑训练班”,“本地镇上之光”。而旧版青文也出现过台语(台湾闽南语)的对话“向行走,啥咪拢毋惊”(源自林强的歌词)。

梦幻机》把元旦译为“大年三十”。因为日本的元旦类似中国的除夕。

此外,《微型实物大百科》里面的“点心”被人民美术出版社译为“火烧”。《接字变身胶囊》人民美术版本中大雄变成的东西基本上改为本地化台词。见如下台词:

  • 笔芯——新年卡——咖啡——飞马
  • 妈妈——蚂蚱——炸虾球——球拍——派格萨斯
  • 派格萨斯——丝瓜——瓜皮——皮球——球拍——派格萨斯

但在2019年,华视播出的《大雄是啰嗦的锅奉行》里面,本土化的谐音台词再次重现。

歌曲[]

人名[]

  • 香港最初引进作品时将角色姓名施行“汉化”变成中文姓名,方便读者理解。
    • 譬如哆啦A梦(叮当)、野比大雄(大雄)、源静香(静宜)、骨川小夫(牙擦仔)、刚田武(技安)和哆啦美(叮美/叮铃)。
  • 台湾从旧版青文的哆啦A梦漫画开始,到华视播出的大山版动画前期,往往也按照香港模式将角色姓名“中文化”。
    • 大雄被译为叶大雄;静香译为陈静香;小夫译为王小夫;胖虎译为武技安或武胖虎;小杉译为王聪明或王小杉;哆啦美译为小叮铃。
    • 一些角色的名字也有本土化,如小浦变为林小明,《真心话镜子》,老师喊的名字改成李小明、王小龙。还有《拷贝叫人机》出现王连杰。自动返还货签出现田先生。
    • 大山版动画后期与新哆啦A梦则已遵照原作遗愿“正名化”,理论上不会再出现这种状况。但是,叶大雄,小叮铃还在一些剧集出现。
      • 不过2009-2010年播出的新哆啦A梦初期还是会出现叶大雄。而小珠这个译名则继续使用。刚田胖虎已经改为刚田武。
  • 人美版出版的哆啦A梦,把大雄儿子译为“亮亮”;大雄孙子被译为“小康”;另外哆啦美被译为“咪咪”。
  • 不管是青文版大然版华视哆啦A梦、华视新哆啦A梦前期,都会把伊藤翼星野瑾等人翻译/戏仿成台湾艺人的名字,像是凤飞飞、郭雪扶等等,常常造成每一季都会有不同名字的怪象,还好新哆啦A梦第八季起已经统一使用伊藤翼星野瑾
  • 拉丁美洲西班牙版大雄的恐龙义大利语版大山羡代版动画也将角色姓名本土化,譬如把大雄译为"Pepito"和"Guglielmo "Guglia" Guglielminetti";静香被译为"Andrea"和"Susy";小夫被译为"Enrique"和"Zippo";胖虎被译为"Cantimplora"和"Giangi";另外哆啦A梦被译为"Robotín"。
  • 韩国曾把《哆啦A梦》译为《咚喳梦》,并把故事改为韩国地区,也将角色姓名韩语化。

动物[]

  • 由于美国没有狸猫,所以会将哆啦A梦误认的动物改为“长腿的海豹”。
  • 美国迪士尼XD为因应米奇老鼠知名度防止民众反感,所以会对哆啦A梦怕老鼠的有关画面尽量避开或删剪。

道具[]

  • 义大利语版本中,哆啦A梦的道具被称为"Ciusky",基于米兰方言惊叹词的虚构名词"Ciusca!"
  • 由于美国没有蒟蒻类食品,所以会将翻译蒟蒻改译为翻译软糖(Translation Gummy)。

事件[]

纪年体系[]

其他翻译[]

幕后[]

目前公认将本土化做的最好的左铃铛翻译员曾写过一篇文章表示他本土化哆啦A梦的心路历程,节录如下 : 

像在大雄的金银岛谜题每讲一句话都是一个谜题,要大家猜他的谜。 然后重点来了, 几乎全都是日语谐音梗, 于是我陷入了两难:

(A) 忠于原文,角色说什么就翻什么   

优点:1.懂日文的人眼耳同步无违和 。 2.我不用另外想东想西的,直接翻就对了   。

缺点:1.不懂日文的人看了只会觉得“喔,原来这里又是谐音” 2.配成国语版更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

(B) 谐音在地化,用中文谐音梗取代   

优点:1.不管懂不懂日文,至少都能体会到谐音的乐趣。

缺点:1.听得懂日文的人会眼耳不同步,很不方便 。2.人家原作是找猜谜王古川洋平想的题目, 我区区一个翻译随便把人家换掉,搞不好还弄巧成拙。

然后我上PTT哆啦A梦板找有没有这方面的讨论, 结果看到电影版一堆批评翻译在地化的文章,于是我开始思考,翻译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得到的结论是: 让观赏者跨越语言的隔阂,获得与原文母语观赏者相同的感受。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义无反顾地选择(B)了。 但是自己另外想梗需要时间, 幸好今年2月官方罕见地出了一本电影剧本改编的同名小说。 我才能有那么长的时间可以慢慢研究谜题要怎么翻译。 (正式拿到剧本可以开始翻是5月底,时间超赶) 也很感谢哆啦A梦中文网的站长跟我一起绞尽脑汁思考, 斟酌什么样的中文谜题才最能体现原作的味道, 既要体现原本剧中的效果,又能让中文使用者一看就懂。 很遗憾,要让中文谐音梗通顺的话,还要配合画面与对话长短, 不是要换掉谜面,就是得换掉谜底。 虽然我已经尽量能保留原文就保留原文了, 但根据不负责任印象统计, 大概还是有一半左右的谜题跟原文不同。

外部链接[]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