哆啦A夢wiki
Advertisement


  • 問題:
  • 在"哆啦A夢有比其他兒童節目\讀物好嗎?"就有提到"本作品並沒有什麼依據可以說它是什麼有教育意義或象徵性的作品",可是為什麼整部作品裡說教和灌知識的成分為何會那麼多?例如哆啦A夢糾正主角等人的教養、態度和上進心的情節就常常出現;以及故事中常常會有處罰和報應的情節;此外每次解說道具和冒險時很明顯是對讀者傳達科學知識;更不用說不少大長篇的情節有是明顯要讀者觀眾反省、為社會負責,像是暴政必亡(宇宙小戰爭)、萬物平等、反戰、奴隸制度(鐵人兵團)、環保破壞(雲之王國、動物行星)和過度依賴科技(白金迷宮)之類的觀念。
  • 回答:這叫說教?這些沒有明著說的道理,不想吸氧羊都不算說教。我只能說2012年開始哆啦才有說教
  • 回應:我怎麼感覺到我每次問問題的時候你通常沒有針對問題回應,而是針對問題裡的字眼加以糾正呢?像是之前的"為什麼哆啦A夢裡的角色個性會那麼極端呢?"你第一次回答的時候也是這樣。回到問題所在,對於"沒有明著說的道理"這句話我就必須質疑,因為光是哆啦A夢、父母和老師用言語責備大雄的部分就算是"明著說"了!另外大長篇對於很多問題的確真的有"明著說",白金迷宮和動物行星就被人指出有說教了。
按照這樣的定義,有那個作品是沒有這種要素的?
這沒什麼不好,比純娛樂性的好多了。尤其是大長篇,這些主題濃厚的我都先看。
回應:我沒有要偏袒西方的作品,但是他們的兒童節目和電影已經逐漸擺脫說教成分了。
幼教節目不用說,傳達知識這部分也只有科教節目才比較會這樣,其他的早已擺脫了。
其實不難發現,亞洲的兒童向作品繪著墨環境封閉保守和苦悶的一面,兒童要面對被窩囊廢、長大失業和流落街頭之類的事,《哆啦A夢》裡大雄的狀況可以看得出來,其他像《花田少年史》、電影《魔法小葫蘆》和《長江七號》也有類似的設定。或許是為何這些作品在歐美評價不高的原因。西方的兒童節目雖然有類似的著墨,但沒有東方兒童向那麼強烈,西方兒童節目相對容易傳達自由和個人,東方就社會問題造成太多責任和品行之類的束縛。西方會體諒孩子犯錯而非就只認定是沒教養,例如《淘氣阿丹》和《凱文的幻虎世界》。另外就是「反智主義」,愚蠢的人其實大智若愚、正經的人才反而容易吃虧,像是《德克斯特的實驗室》、《雞與牛》、《愛酷一族》跟《海綿寶寶》等就是例子。還有是討厭束縛的小孩直接對抗大人的,例如《下課後》跟《小孩大聯盟》。只是這些故事在東方社會是不被鼓勵的。真要這麼說的話:東方人對孩童較為保守,給他們的自由往往只是暫時的,有點像假釋出獄,而且還不斷的強調要體諒大人;西方人對孩童較為開放,給他們自由就是真心誠意,絕不容許綁手綁腳,也不再把孝順拿來講。至於鼓勵發展興趣和人生這點,西方國家在這方面才是真正最有誠意的,從他們的兒童節目和電影有多元的發展空間就可以看出來,反觀亞洲影視偏好成人和青少年需求,兒童節目只有少數受到認同,不及歐美多元。這或許是東西方兒童節目的差異了。
藤子‧F‧不二雄只是想要傳達事實而已吧。
回應:我在上面已經說了很多了,所以我要強調的是西方國家對兒童的態度絕對比亞洲還要開明許多。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