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知识问答目录 | 回答问题及补充资料 |
- 问题:如题。另外还有像人名(如叶大雄、王聪明、凤飞飞等)。曾经在网路上看过是因为当时(1970至80年代)还在戒严,国民党政府灌输反日的意识形态而限制日本流行文化进口,出版商为了避嫌所以才会这么做,是真的吗?--Itw 2010年9月23日 (四) 16:24 (UTC)
- 回答:这个原因可能是其中之一,但不只是如此。我觉得另一重要的原因,还是译成读者习惯的名称比较有亲切感,类似的情况,当时政府没有反日的香港早期的译名,一样不是采用日文原名,而是港式的名称。我记得最初接触的小叮当的时候(很小的时候了),还有一阵搞不清它来自日本的时候,后来才比较清楚这点,让人觉得里面的人事物发生在自己身边,我觉得就是一个卖点。(刘明昆的一个访问中就说,那时会有小朋友打到青文出版社说要找小叮当的)
小叮当发明教室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实我那时候都觉得那是整本小叮当中“比较不好看”的部分,但青文那时候让大家以为 里面的发明都是台湾小朋友投书的,还在书中邀请大家投搞,我觉得对于引发大家的兴趣是有一定程度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