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英语:President),日本及朝鲜半岛称为“大统领”(日语:大统领/だいとうりょう Daitōryō;韩语:대통령/大统领 Daetongnyeong),是共和制国家的元首称呼。
由来[]
总统的英文译称“President”,在英文中是指领导者或领导人[1],在罗马帝国时期为副执政官或行省总督的职位,并非执政官。不过“President”不一定是政治领袖,某些机构或团体的主席或负责人,公司的总裁和大学的校长也能使用这称谓。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选举总统。不过当时还没有提出“总统”(President)的说法,会议初期提出的维吉尼亚方案和纽泽西方案以及后来的讨论和各项决议中,都只是使用了“行政官”(Executive)的一般措辞,直到最后由莫里斯起草宪法文稿时,才采用President的头衔来称呼新政府的首长。[2] 当时行政官的选举方式,在制宪会议上主要有四种方案:由国会选举,由各州州长选举,由全国人民直选,由选举团选举。
日文由来[]
日语中这个称呼首次出现在日本江户时代,含意为“伟大な统领”(伟大的统领者)。后来通过《神奈川条约》(日语:神奈川条约,英语:Kanagawa Treaty)(正式名称:《日美和亲条约》日米和亲条约/ にちべいわしんじょうやく)及《美日修好通商条约》(日米修好通商条约/にちべいしゅうこうつうしょうじょうやく)的签订逐渐固定下来。现今日本及朝鲜半岛皆以“大统领”称呼现代共和国国家元首,唯独汉字文化圈国家(中华民国)才会用“总统”(総统/そうとう)或“大総统”。事实上日本语“総统”语义为“全体をすべくくること”(一个整体群众的代表/领导者),一般使用到这个字词时大多会用来指称“独裁者”或“极权者”等独裁体制领导人,如希特勒、墨索里尼等(详见外部连结)。譬如手冢治虫知名作品《三个阿道夫》的台湾东贩版翻译中就将希特勒称作“総统”。
中文旧称与由来[]
“总统”一词其实并非外来语,其雏形自古早已源于汉语称呼。而西方诸语言的“President”来自拉丁语,权责上仅仅是指一个政治实体的头面人物,主持着公共事务。在帝王时代,中国人从自己的统治模式以己度人,认为共和国的“President”就像中国的皇帝一样,对江山社稷是“总而统治之”,故称为“总统”。
总统最早的辞源来自于清朝旧官制设置的“八旗内务府三旗护军营掌印总统大臣”。职责为:“掌圆明园翊卫政令。至于用兵之时,授以总统名义,使指挥各军”,因此旧称统兵的首领为总统。更为常见的诸如—张国梁的本官为提督,而在丹阳被太平军击毙时的全衔为“帮办军务、总统诸军、提督”,当时简称为“张总统”。
清末英语President传入中国后曾出现过的翻译,有音译为“伯理玺天德”、“柏理玺天德”、“普利玺天德”的,也有意译为“大统领”的。
其他由来:
- 聚统理。汉书˙卷十九˙百官公卿表: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盖参天子,坐而议政,无不总统。《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 旧称统兵的首领为总统。
- 民主国家的元首。我国国家元首,依宪法规定,称为总统。由全国人民直接选举,任期四年,对外代表中华民国,亦为全国陆海空三军统帅。
体制沿革;
- 民国建国及北洋政府时期,依西方国家实行责任内阁制,以大总统为国家元首。
- 此后政府体制下皆冠以“大”字以区别或彰显之;如临时大总统、非常大总统。
- 1931年制订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中,仅设国民政府主席。
- 1936年制订的五五宪草中,始称“总统”,不再冠以“大”字并沿用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领导人在英语中也使用“president”一词,毛泽东时期之“chairman”现在已不使用。
作品相关[]
- 另外曾出现的有:
现实世界总统与哆啦A梦相关[]
台湾前任“民进党”籍“总统”蔡英文女士曾在2016年“大选”期间被比喻成大雄妈妈,而其对手国民党籍的洪秀柱则被比喻为小夫妈妈,有人制作图片将两人图片加上党徽,让网友们笑翻直说传神![6]
不过后来国民党因为“换柱事件”改提名党主席朱立伦先生参选总统,最终由“民进党”的蔡英文女士赢得大选。
参考资料[]
导航[]
本篇文章有部分内容取自中文维基百科的总统条目,该内容的作者们,可参见其页面历史。维基百科与本站的文字同样采用创作共同-姓名标示-相同方式分享3.0。详细的引用时间版本可参见本页的讨论页和编辑历史 |